许多人遇到债务问题时,常常忽略了诉讼时效这个关键因素。等到想要维权时才发现时效已过,这时候该怎么办呢?
法律对债权保护是有期限的。在我国《民法典》中明确规定,普通债权诉讼时效为3年。一旦过了这个期限,债务人可以主张时效抗辩,法院就不能强制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完全消失。债权人仍然可以尝试通过协商、调解等方式追讨,只是少了法律的强制执行力。所以时效过了并非世界末日,补救方法还是有的。
聪明的债权人会在时效到期前通过以下方式中断时效:
一旦采取了这些措施,3年的时效就会重新起算。即便时效真的过了,也可以尝试让债务人签署新的还款承诺书,这样债权就能获得新的法律保障。
管理债权最稳妥的方式就是:
预防永远比补救重要,特别是对于数额较大的债务,更要做好时效管理。